“中國因素”漸行漸退 銅市調整壓力加大
隨著中國傳統消費淡季給金屬價格的壓制向深層次演化,經濟復蘇預期和通脹預期終難繼續支撐“虛高”的銅價,市場由前期的連續拉升轉為快速下跌,5月中旬以來形成的上升通道已經告破,倫銅5000美元一旦失守,下一目標將是4500美元。相對年初多頭對“中國因素”的炒作,近期外強內弱的格局依舊保持,作為全球銅的較大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因素的弱化將令有色金屬的領頭羊——銅黯然失“色”。
從宏觀經濟面來說,中國經濟數據有好有壞,回暖跡象明顯,但也不能過于樂觀。5月份中國PPI和CPI雙雙再度下降,通縮幅度進一步加深,盡管財政刺激拉動基建投資,但是內需復蘇伊始,嚴重的產能過剩短期內將繼續抑制價格。同時西方發達國家還未自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中完全脫離,外需依然低迷,中國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26.4%,進口同比下降25.2%,均高于市場預期。由中國政府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結果,未來將面臨缺少新增長點的尷尬問題。
總結前幾年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出,每年的6月之后都是金屬銅消費的傳統淡季,在7~8月份都會出現一個庫存積累的階段,此時價格表現也相對較弱,預計在今年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這種現象仍將延續。近期庫存變化較能說明問題,倫銅連續多日庫存減少均為注銷倉單的流出,占比持續下降,表明庫存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有限。滬銅庫存則連續2周出現15000噸以上的增幅,創下2007年10月以來的較高水準,顯示出國內需求乏力的現狀,國內銅消費疲弱格局今后數月都會存在,直至年底旺季的到來。國內現貨銷售不暢,大量進口和產量增加令供應壓力逐漸顯現,價格上漲缺少支撐,貼水可能擴大,疲弱的進口比值短期內較難恢復,這會抑制銅的套利進口。 smm.CN
從持倉和成交量看,大量資金已經涌入有色金屬銅市場,短期內資金主導的市場可能不會很快改變,在流動性的支持下,銅價的下跌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供求過剩下的銅價上漲空間已經非常有限,震蕩回落將是主基調。